德育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园地 > 正文
2019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19-09-02    作者:教院附小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市、区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引导各年段的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培养学生乐观、积极、自信的心理品质,增强自我控制调节、承受挫折以及排除心理困扰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个案辅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内容

1.进一步健全管理运行机制

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与运行的各项制度,更规范、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在校长领导下,以年级组长、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健康的心育氛围。

2.加强心理健康理论学习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增强教师“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者”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提高课堂教学实施的品质

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全校学生发展性、预防性心理辅导工作。课堂教学选材要尽量使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解释,将身边的现象用心理学观点去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接受心理知识,并在方法上努力做到既实用又便于操作。学习内容要及时记载,并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作详细记载。

4.做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

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室对全校师生开放,学生也可以自己在心理咨询室借阅书籍、听音乐、放松等自我调节。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做好资料收集工作、个案研究的搜集整理工作和个案跟踪研究工作。

5.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在了解各个年段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邀请专家对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并过家委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6.建立好心理联络员网络

心理联络员要充分发挥作用,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关注学生心理行为,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定期与心理老师联系,关注、沟通同伴中出现的心理现象及问题。每学期对心理委员进行一次心理学知识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包括心理保健知识、心理自我调节方法、小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其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等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

四、具体安排

1.九月份:

1)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3)做好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的选拔与培训工作。

2.十月份:

1)利用家长会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2)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工作。

3.十一月份:

1)继续指导心理健康委员在班中开展相关活动。

2)各班级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4.十二月份:

1)举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观摩交流活动。

2)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展评活动。

5.一月份

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