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防控政策的调整与优化,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近大家聊得最多的话题总绕不开疫情,看到自己的家人、同学、长辈出现核酸异常,我们每一个人的情绪状态都难免出现一些波动。除对症治疗之外,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事来照顾自己,筑起自己的防疫“心”防线呢?在此,向阳驿站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防疫心理疏导指南,请查收~
适度的紧张和焦虑,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防御机制。但如果觉得担忧、不安已经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或是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自己无法专注学习或做事,我们可以主动与自己信任的、积极乐观的朋友或老师联系,诉说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困惑。说出来,通过朋友、老师的安慰,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缩小对可怕事件的想象。使注意力从对未来的担忧中拔出来,重新聚焦到当下可以做些什么的现实中。
居家学习期间,自我管理很重要,因为规律的生活和学习,能让自己体会到可控感,从而觉得安全放松。我们可以:
①合理安排自己的每日作息时间,保持健康的睡眠节律,让自己的身体适应居家线上学习的节奏。
②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用课前的仪式感(换掉睡衣、整理书桌、课前准备预备铃等),加上课中的勤做笔记、积极互动等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③探索适合的锻炼方式,如广播体操、跳绳、跑步、做家务等。人只要在动着,焦虑值就会迅速下降。
④用定期的“复盘”来总结、调整,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尊重理解身边已经出现症状的同学、家长、老师,不指责,不排挤。疾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还有恐慌、焦躁、失落等不良情绪,他们也可能会烦躁、爱发脾气,多去关心关心他们,和他们交流,给予宽慰,营造良好的康复氛围。同时也要提醒自己认识到疫情的风险,继续做好防疫工作。
告诉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紧张、担心、害怕、恐惧、沮丧等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就像拍皮球那样,当我们的手不去拍打它,那么它弹起的幅度会越来越小,我们要给情绪留出缓冲的时间与空间。
要通过正规渠道了解自己的症状及病情发展情况,相信自己的免疫力是可以战胜疾病的,相信依照科学方法积极治疗,我们的身心都会康复。这段时间,除了科学用药外,还要保证睡眠质量、合理搭配饮食、适当增加运动、多晒太阳,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来缓和自己的情绪,比如可以和朋友聊天、看书、做家务、听音乐、做手工、做运动等,转移注意力,淡化疾病带来的症状和不适。
保持积极的情绪,在逆境中寻找积极的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增强自身免疫力,从而更快康复。比如可以这么想:正是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理解“生命”这个词语的意义,让我更加感受到身边人对我的关心帮助,让我更加体会到自己内心的不断强大。因此,当你感到紧张、焦虑甚至恐慌时,可以尝试以下练习,帮助平复不安的情绪。
当然,如果需要,随时可以寻求心理老师或者专业人士和机构帮助:
上海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962525
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热线:12355
青浦区学生心理发展辅导中心 24小时热线:4001600525
青教院附小向阳驿站心理中心预约邮箱:1886919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