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写话教学研究暨生态习作课题指导——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活动在青教院附小举行。《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主编杨文华老师、上海市特级教师李永元老师、攻关计划导师谈永康老师及其领衔的团队全体成员、陆梅老师领衔的附小“敏行工作坊”全体成员出席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青教院附小的王晔老师执教了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学习园地三中的写话板块《我最喜爱的玩具》。王老师紧扣“生态习作”的活动主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科技节为活动背景,在教学中穿插生动的情境内容和有趣的动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一步步引导学生从愿意说到规范写。王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有效的教学实施为全体教师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写话课,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课后,攻关计划成员陆梅老师围绕谈老师领衔的市攻关计划研究主题《基于生态学习活动的习作教学体系的实践研究》开展了《从兴趣到规范——低年级写话教学初探》的微型讲座。首先,陆老师分享了开展写话教学研究的思考路径:是什么——了解写话教学的内涵;要什么——明晰写话教学的目标:怎么做——探寻教学的策略。接着,她以《我最喜爱的玩具》一课为例,就如何探寻教学策略做了具体阐述。她提出对于二年级写话的起步阶段,首要的是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感受为什么写;继而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实现有话可写,明晰写什么;最后需要教师们去潜心研究教学的策略,巧用方法,过程中落实写话的规范,知道怎么写。陆老师的讲座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引领大家明晰如何基于目标、基于学情有效地开展低年段生态写话教学,让与会老师受益匪浅。
活动的第三个议程,三位专家对本次活动的开展分别进行了点评。杨文华主编充分肯定了此次写话课堂的“生态性”和微型讲座内容对主题把握的“精准性”,接着他提出了如何让传统的写话课更富有生态性的独到见解,让老师们获益不少。
之后,李永元老师在肯定此次活动从课堂到微型讲座扎实有效的同时,也提出了写话起步阶段可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做的建议。
最后,导师谈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全面总结,他指出作为教龄仅两年的青年教师驾驭写话课堂时的“清新自然、有话有货”给每一位听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再一次肯定了此次写话主题活动对于生态习作研究的价值所在。同时,他指出生态习作的研究,我们需持续关注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需在兴趣支撑的前提下关注运用精准的知识促使学生在学习、生长过程中发生行为转变,让习作成为真正记录生命的自然成长历程的生态化的过程。